我们是主营电池材料生产的企业,请问如何应对美国《涉疆法案》的影响?
国际合规 美国 2024-08-06
我们是主营电池材料生产的企业,请问如何应对美国《涉疆法案》的影响?
1 個(gè)回復(fù)
河南省贸促会
值班团队2021年12月23日,美国《涉疆法案》(简称"UFLPA“)生效。2022年6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等部门成立的强迫劳动执法工作组(以下简称“执法工作组”或“FLETF”)发布《防止进口在中国境内开采、生产或制造的强迫劳动货物的战略》(以下简称“执法战略文件”),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以下简称“CBP”)发布《进口商操作指南》,《涉疆法案》进入实际执行阶段。2023年,《涉疆法案》在规则层面主要有两项发展:一是CBP发布关于UFLPA适用性审查(即应进口商的申请,CBP审查涉疆法案或其“可反驳推定”是否不适用于进口货物)的指引,二是执法工作组发布《执法战略文件》(更新版)。
据路透社2023年8月报道,包括锂离子电池、轮胎和电池等在内的汽车零部件均已被纳入UFLPA的执法范围,汽车制造商将需要确凿的证据证明其供应链与“强迫劳动”没有关联。鉴此,我们建议相关企业在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尤其是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法律)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防控涉疆法案下的风险:
1. 建立企业内部合规体系。建立外部合规机构资源库,如需求专业合规律所或专业可持续发展体系评定机构的支持。外部机构了解合规审计的具体标准和关注的公司行为细节,可以帮助中国涉疆光伏企业建立应对外部合规审计的常态化机制。例如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可以及时证明中国涉疆光伏企业遵守适用的中国法律及行业标准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可以足够细化到提供考勤记录用于证明中国涉疆光伏企业对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用工工作时间的遵守情况和休息休假等合法合理安排情况,应对外部审计机构的检查。
2. 建立企业合同标准条款。在合同(含供应链合同)和对外文件上严格审核合同相对方提出的与 “强迫劳动 ”相关的被调查和被制裁条款,确保不违反中国“反外国制裁法”的前提条件下,也要兼顾企业兑现承诺的能力,同时按照企业自身合规建设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和合同相对方协商可以实现的承诺以及保证条款,约定合理的违约责任边界,违约责任的认定程序和对于 “强迫劳动 ”证据收集的程序需求,在合同谈判时甚至可以争取合同相对方同意将业务所在地政府未来对于 “强迫劳动”的规定视为一项合同的“法律变更”情形或者“不可抗力”情形,作为合同的“免责事件”获得被豁免的权利。
3. 调整业务战略。对中国涉疆光伏企业的反“强迫劳动 ”要求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投资业务持保守、收缩的战略,在自身应对风险能力已经具备的前提条件下才不放弃一些被第三方评估或企业内部相关部门评估认定风险极大区域的业务。如有可能,对商业和供应链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企业自身经营受相关风险因素的影响最小化,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采购、运营和供应链活动中识别、评估和解决“强迫劳动”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管理文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等)。
4. 谨慎应对金融机构挑战。对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苛刻要求审慎评估,拒绝不合理的过度承诺条款,明确合规承诺的范围和适用的法域。
5. 寻求外部机构支持。建立外部合规机构资源库,如需求专业合规律所或专业可持续发展体系评定机构的支持。外部机构了解合规审计的具体标准和关注的公司行为细节,可以帮助中国涉疆光伏企业建立应对外部合规审计的常态化机制。例如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可以及时证明中国涉疆光伏企业遵守适用的中国法律及行业标准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可以足够细化到提供考勤记录用于证明中国涉疆光伏企业对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用工工作时间的遵守情况和休息休假等合法合理安排情况,应对外部审计机构的检查。
免责声明:本次专家咨询意见系中国贸促会贸法通平台值班团队意见,仅供各企业参考,如遇类似情况请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回復(fù)時(shí)間:2024-08-07